類別:寺廟維護
類別: 寺廟維護 寺創立於1913年,最早是齋堂,名叫「文化堂」。是由當地仕紳陳慶、劉洋清、魏和、楊金水發心購地。地理位置在鳳山溪、粗坑溪與牛欄河3流域交會處。1921年改為佛寺,於1931年重建完成。 寺內也安奉信徒骨灰[5]。
昔日的關西八景,該寺就有名為「潮音曉鐘」、「南流野渡」的兩景。其中梵鐘為中國大陸直接攜來臺灣,掛在該寺正門樑柱上。「南流野渡」顧名思義,指的是關西以前的鳳山溪渡船頭。過去鳳山溪在被濫墾、濫採前,溪水充沛,深可渡船。從中國大陸陸來台的第一代住持常悟法師,常枯坐溪中巨石,不管潮水撲面,潛心苦修。 1990年主持住持真頓法師任內,在泰國信徒奧援下改建成泰國佛寺風格,如擺設腳踩蓮花的石象、立著金光裝飾邊條的白柱,牆面神像浮雕也是泰式的。殿內供奉三尊來自緬甸的大玉佛,為釋迦牟尼、藥師如來、阿彌陀佛。 2007年,接任第七任住持的悟禪法師,供奉彌勒佛、自在觀音,籌設文化長廊、籌畫興建青銅打造的觀音像[3]。2010年完成達100公尺的文化長廊,擺放三十三觀音。2012年8月2日晚,緊鄰鳳山溪的部分地基被掏空。文化長廊未被沖毀部分僅剩達75公尺,後於次月16日,發動信徒將長廊遷移至對面50公尺處。2017年7月15日,高19公尺、重42噸的觀音青銅像舉行安座大典安座大典。 工程作業:寺廟維護 創建於民國八十年五月,特恭奉關聖帝君為本堂鎮殿主神,並奉祀觀音佛祖、玄天上帝、濟公活佛臨堂濟世渡化眾生,其拜神心意至誠至善效法先賮先聖,以達修身養性逐漸昇華到清境無為的境界。 聖武堂四層大樓重建于九十七年規劃,並於民國100年後完戎大樓重建。
工程類別:寺廟維護
靈泉禪寺,俗稱基隆靈泉寺,位於台灣基隆市月眉山中,由善智、妙密禪師創立於明治三十一年(1898年),傳承自福建湧泉禪寺一脈而來。與新北市五股區凌雲禪寺、苗栗縣大湖鄉法雲寺、高雄市阿蓮區超峰寺合稱日治時代台灣佛教四大道場、四大名山,開月眉山派,為台灣佛教九大門派之一、為台灣佛教曹洞宗重要叢林,亦是台灣北部重要的佛教發祥地。日治時期舉行五屆傳戒大會,培養僧侶人才。 |